我院郭强老师为《感动中国》英雄画像
作者:发布时间:2021.02.202月17日晚8时《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,我院郭强老师受邀为舞台进行绘画艺术创作。《感动中国》被媒体誉为“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”,自2003年首播以来,《感动中国》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人物,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。一年一度的《感动中国》已经成为了新春时节中国观众的“必修课”之一。
创作故事
《感动中国》栏目在舞美形式上勇于创新,勤于探索,本年度的艺术风格定调为钢笔画,其特点是用笔果断肯定,线条刚劲流畅,黑白对比强烈,画面效果细密紧凑,对所画事物既能做精细入微的刻画,亦能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,肖像、静物、风景等题材均可表现。
在接到中央电视台《感动中国》栏目组的邀请后,郭强老师积极行动,组织我校创意设计学院艺术类专业学生共同参与艺术创作。为《感动中国》栏目进行艺术创作对创作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。首先,绘画作品需求量大,时间安排紧张,全系列作品十余幅,绘画作品必须满足舞台复杂的技术需求;其次,作品质量要求高,要求人物形象准确,事迹氛围浓厚,力求用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将人物及其事迹深入人心,由于钢笔画有着不可修改的特性,创作过程中需要对刻画对象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大到人物活动场景,小到表情细微变化,都必须进行反复斟酌。
在学院党总支的带领下,全体创作人员满怀创作热情,积极查找资料,搜集整理了每一个评选人物的先进事迹材料,并认真组织学习,深入研究探讨,大家在被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所感动的同时 ,更汲取了创作的智慧和力量,并将其转化到了绘画创作中去。
比如入选人物张定宇,在生命进入倒计时的艰辛时刻,却仍然全身心地投入治病救人的工作中,疾病只能渐冻住身体,却冻不住挽救生命的热血斗志,因此在创作的主形象中着重体现的是张定宇的坚定眼神与步履蹒跚,希望用这样的画面对比向大家展现英雄的光辉。
再如“时代楷模”张桂梅,作为教育工作者她敢于同命运抗争,身患多种疾病,要依靠止疼药才能工作的她希望能够用教育改变大山里
女孩的命运,只希望这些女孩比她走的更远、更好。基于此在创作上更多地描绘了她欣慰的笑容,因为我们知道这样一个伟大的事业对于她来讲是开心和喜悦的。
绘画作品欣赏
身患绝症坚守抗疫一线的“人民英雄”张定宇
为救援群众牺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员陈陆
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
创办爱心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、熊庚香夫妇
战功赫赫的志愿军英雄王海
疫情中志愿服务、守护医护的快递员汪勇
与时间赛跑的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
毕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女学者叶嘉莹
向绝壁要天路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当代“愚公”毛相林
不畏艰险丈量祖国山河、六十七年初心不改的国测一大队
以生命赴使命、用挚爱护苍生、舍小我顾大局的抗疫英雄
创作后记
主创郭强老师是创意设计学院的青年教师,拥有扎实的绘画功底。钢笔画是设计师的手绘表达基本功,郭强老师常在写生、教学中示范作画,鼓励设计专业学生将手绘作为日常的习惯,坚持手绘记录、表达设计想法。在教学理念上郭强老师坚持“学以致用,学无止境”,以身作则,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并能够将课程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,不局限于课堂所学,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。
创意设计学院20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陈誉元参与了绘画的后期创作,他表示很荣幸能够随郭老师参与《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》的舞台艺术创作,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除了巩固、提升了专业能力以外,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模范人物身上的正能量。作为一名大一的艺术类专业学生,能够为这档央视品牌专题栏目贡献自己一份力量,是很难得的机会,也没有想到刚进入深圳技术大学就会有这样的机会,更深刻地感悟到了我们学校应用型的办学理念。他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充实自己,积极参与学校学院提供的各类项目和机会。
稿件来源:党委宣传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