讲座回顾 | 《新媒体行业认知》
作者:创意设计学院发布时间:2025.04.18日前,创意设计学院特邀深圳博臣新媒体集团创始人李首龙先生,举办了一场题为《新媒体行业认知》的专题讲座。李总结合自身创业经验与行业洞察,围绕新媒体艺术的未来趋势、账号运营方法论、平台生态解析及人工智能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,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行业课。
主讲人背景:深耕行业,引领新媒体创新
李首龙先生是新媒体领域的资深实践者与开拓者,拥有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的复合学术背景。2016年回国后,他在深圳传媒公司任职,仅用1年8个月就从公司专员晋升为上市公司总经理。2017年,他被评为“中国上市公司十佳董秘”;2018年,获评“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30大杰出青年”。2018年,李首龙开启创业征程;2020年,正式创立深圳博臣新媒体集团,致力于打通线上媒体与传统媒体,推动新媒体行业标准化发展以及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行业趋势、运营逻辑与人才需求
01.新媒体艺术未来趋势:技术驱动与内容升级
李总指出,5G普及、AI技术融合与用户内容消费升级是三大核心驱动力。他以博臣集团旗下“AI虚拟场景结合实景”的技术应用为例,强调未来新媒体将呈现虚实融合与内容价值化两大趋势。前者借 VR/AR、虚拟主播、AI 生成内容,重塑用户体验;后者则因用户对优质内容的追求,促使创作者深耕垂直领域,带动知识付费、文化 IP 孵化等模式兴起。
02.账号运营方法论:定位、内容与数据协同
结合“故宫博物院文物拟人化”等案例,李总提出账号运营需遵循“用户中心+数据驱动”逻辑。运营者需依据市场和用户需求,精准定位账号人设,锁定垂直赛道;分层规划内容,靠原创内容打造 IP、热点内容引流、互动内容增强粘性;还要适配各平台特性,实现运营效果最大化。
03.自媒体平台生态解析:优势和局限性
针对2024年主流平台竞争格局,李总介绍了抖音、视频号和小红书等自媒体平台,并就它们独特的特点和功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。通过对比这些平台的优势与局限性,为今后同学们的创作和学习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思路。
李总还现场拆解了“摄影讲师李小龙”、“爱画画的子衿”等账号的运营策略,揭示其通过痛点挖掘、情感共鸣与技术流内容实现粉丝增长的底层逻辑。
04.人工智能与新媒体共生:机遇与挑战
李总强调,AI已深度渗透内容生产全链路。创作时,AI 协助脚本、剪辑和数据分析,降低创作难度,提升效率;交互上,虚拟主播、智能客服改变互动形式。然而,AI 应用也带来内容同质化、版权纠纷等问题。基于此,李总提倡“人机协作”,让 AI 与创作者优势互补。
05.行业人才诉求:复合能力与跨界思维
面对高速迭代的行业环境,李总提出新媒体人才需具备四大核心素养,即技术敏感度、创意策划力、商业思维及跨界整合力。培养并践行这四大素养,将成为新媒体人才顺应行业发展,实现个人价值的关键路径。
此次讲座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行业认知与职业发展指引。讲座结束后,学生围绕“AI时代艺术创作边界”、“小众赛道突围策略”等问题,与李总展开热烈互动。
李总在总结中寄语学子:“新媒体不仅是技术工具,更是文化表达与商业创新的载体。唯有保持好奇心、深耕垂直领域,方能在这片星辰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。”